暑假日记 | 2024年11月17日18:47:22 | 阅读:29 | 评论:0
(3)班 吕勇昊
30年后,科技有了更大的进步,我驶着“落日十号”进入地心,成功发现“落日六号”并与其对接。
在稠密与炙热的地核物质中,“落日十号”缓缓地靠向“落日六号”。我飘浮在气密门前,盯着眼前的全息屏,先是听到一声轻微的撞击声,接着对接程序开始有条不紊地运行,平衡气压,检测对接舱密封性,打开气密门……我的心上似流过了无数条地核的洪流,沉重,躁动不安。
密封锁停止了旋转,厚重的舱门悄无声息地打开。透过舱室,我在那个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看到了她。30年的岁月在她的脸上刻下了太多痕迹,一个刚毕业的小姑娘转眼已人到中年。我轻轻飘过去,抓住扶手,停在她旁边。其它船员鱼贯而入,开始进行数据传输。“呵,这么多资料!”我听到一个人的惊呼。在众人工作的嘈杂声中,我与她保持着沉默。
一声叹息打破了宁静。
“世界……变了很多吧?”她的话中流露着悲伤。我默然。三十年了,一切都变了。
“好想继续留在这里,”她不舍地环顾这地心世界,“三十年了,我回去还能做什么?”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人的忧伤。
我缓缓开口:“不用了,你已经做得够多了。还记得草原上的那几天吗?那首《月光》,让我灰色的生活多了几分绿色的诗意呢。”她沉默着,像是在回忆。那首《月光》,从她的嘴边,轻轻地流出萦绕在我耳畔。一曲终了,她抬起头,轻声地说:“那就去我们起航前去过的地方吧。”声音很轻,犹如梦幻。
飞船缓缓离开,载着我和她一起冲出地核。在我们上方,是黎明中伴着鸟鸣的第一缕阳光……
(3)班 应昕彤
三十年后,科技有了更大的进步,我驾驶着“落日十号”进入了地心,并成功与“落日六号”对接。
“落日六号”以后的地心飞船,都是由我担任总设计师的。有了“落日六号”失败的经历,我加固了外舱体的结构,以抵御更深、更强的地心压力。同时我也加强了发动机与控制舱的连接,将整个飞船船体设计成一个完整流线形结构以减少阻力,避免再发生“脱节”的现象。我不希望有人再经历一次在地心漂泊的滋味。这一次,我自愿担任了“落日十号”的领航员。三十年了,有关她的那段记忆仍停留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,我很想再去看看她。带着这份执念,我进入了控制舱,准备发射。
透过监视器,我看到发射地区的中央先是出现了炽红的点,这个点慢慢地变得如火球一般大。在一阵剧烈晃动后,我知道我们进入了地幔。周围是翻滚的、刺眼的亮红色岩浆,舱内温度也在不断升高。我们继续往下沉,“滴——”探测器有了反应。周围物质密度急剧增高,成分由硅酸盐类突然变成了以铁镍为主的金属,这预示着飞船已进入地核乃至地心区域。我们离她更近了。我开始忐忑:她还活着吗?她究竟怎么样了?他会认出我吗?我该如何面对她?……来不及细想,飞船检测到了不同于地心物质的其他物体,根据收集热能所形成的图像,我们断定那是“落日六号”的控制舱。
我们按照指示向前行驶,果然发现了飘动着的控制舱。舱体表面已然掉了层漆皮,看不清上面的字迹了。我们驱逐了周围物质,打开了对接口的舱门——里面已没有光源了,全靠周围的岩浆物质照亮,物品随处漂浮,但书籍却被好好地封在透明的盒子里,资料与本子也被整齐地收于袋中。我们开始寻找她。突然,一个人从小房间出来,裹着一层宇航服,脸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,却又透着一股温婉的气质。我一下子就认出了这张熟悉而陌生的面孔,是她。
“你是那个,那个带我去草原的人!”与此同时,她也认出了我,眼神中充满着诧异,随即满是激动,眼泪夺眶而出。她无声的哭泣,是久别重逢同胞的喜悦,是回归故土的希望。
“我所研究出来的资料全都在这个芯片中,一定对你们非常有用,还有……”她迫不及待地介绍这些成果,我望着她满是心酸,谁也不知道她是如何在这炼狱般的舱体中度过了三十年,如果一个人完成了这么多科研成果。她是第一个,也是唯一一个吧。
她突然不说了,沉默地望向外面,脸上的泪痕依稀存在:“出去以后,我还想去草原看看。”面对着这一位英雄,我的内心一阵绞痛:“会的,它们还在,花草、溪水、鸟鸣、月光、草原的风,都还在,还可以去看日出,这次一定能看到的。他们都等着你的归来。”
她听到了,仿佛也幻想出了那幅景象,痴痴地笑着。我望着她,也欣慰地笑着。此时无声胜有声!
“走吧,上去!”
“嗯,走吧。”
(3)班 俞博涵
30年后,科技有了更大的进步。我驾驶着“落日十号”进入地心,成功发现“落日六号”并与其对接。
通过全息影视屏幕,我看到了对接的全过程。一想到很快就能够见到她,我就感到很激动。自从上次我了解到真相后,主任就着手研发新型的“落日”系列地航飞船。经过几十年的研发和试验后,我们有了如今的“落日十号”。我也有幸成为这艘飞船的领航员。
“嗵……”舱门启动的响声把我拉回现实。我快速整理好防护服,带领两位队友踏入“落日六号”飞船。船舱内十分闷热,即使隔着飞船厚厚的舱壁,我也能感受到地心的恐怖力量。我站立在这个不足10平方米的舱室中间,看到了她:她穿着肥大的隔热服,被刚刚响声吸引,转过头来,看到我们。
“你们好呀。”她笑着向我们问好。我也和她打了招呼,同时我的两位队友开始对飞船上的资料进行提取处理。“你还记得我吗?三十年前,我带着你的眼睛到‘落日六号’启航前的草原上。”“噢,当然记得。那次旅行让我最终在这个封闭的环境里坚持下来,真是谢谢你。”她脸上露出了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怀念的神情。其实,关于那次旅行,我也同样记忆深刻,它改变了我对生活的态度。“不用谢”我不好意思地说道。过了不久,“落日六号”的资料已经全部被提取出来,我带着她离开“落日六号”,同时向地表报告:“营救任务已完成,资料已提取,开始返回地面。”
“落日十号”逐渐向着表前进,望着离我们远去的“落日六号”,我感觉像是和过去的苦难告别。我知道,无论对于我和她,未来都将会更加美好。
(4)班 吕正淇
30年后,科技有了更大的进步。我驾驶着“落日十号”进入地心,成功发现“落日六号”并与其对接。
飞船与“落日六号”紧密连接在一起,中间的空隙小得连中微子都过不去。焊机将两架飞船焊在一起,以便“落日十号”带着“落日六号”上升。
舱门缓缓打开,一股热风迎面扑来。我走进“落日六号”。
那熟悉的太空服就站在工作台前。我的心仿佛停滞了。通信设备重新连接,我向她喊了一句。她没有回话,这在我的意料之中。一个人如果有十到十五年不说话,就会失去语言能力,听得懂,但不会回答。她静静地站着,我一步步走过去,走到她前面,测温仪显示出她身上的温度:13℃
这是一具冰冷的尸体。
工作台上是一摞纸,上面手写了她在地心获取的全部资料,根据墨迹,可以判断出大概是十年前写的。
我驾驶飞船,带着“落日六号”和她的遗体返回地表。回到航天中心,上交资料后,我只说了一句话:探究她的死因。
结果很快就出来了。“落日六号”的外壳虽能抵抗地心压力,但在庞大压力下,缝隙不停合拢,飞船体积一再变小,密度不断增大,最终变成了一颗完全封闭的铁球。生命循环系统还在不停地制造氧气,这些氧气不能被排出飞船,只能不停堆积,使飞船内氧气比例不断上升,而纯粹的氧气,是剧毒。可以说,她的每一次呼吸,都不能维持她的生命,而是在损耗生命。这是比缺氧更痛苦的死法。但最令我震惊的,是氧气比例可以致死的时间。这个时间是十年前。
在临死之前,在如此痛苦的情况之下,她依靠意志,用手将所有资料都写了下来,防备它们丢失。是多么强大的意志与奉献精神,才能做到如此程度。
我抬头看着天上的太阳。无论它像不像地心,都像一只眼睛,一只她的眼睛。此刻,她就像太阳,在天堂凝视着我,在我心底闪耀……
(4)班 傅韦豪
2160年清晨,我摘下一棵野草靠近鼻子嗅了嗅。清芳中,我仿佛听到了从地心世界传出的她的心跳声,便迫不及待地坐上“落日十号”地航飞船准备直通地心。启程前,主任要求我一定要把她带回来,这也是我的想法。
地航飞船一直下降至6000多公里深处。地层雷达探测得知,航行区的物质密度急剧增高,物质状态也由固态变为液态。我冷静地开启第六级防御和探测模式。飞船慢慢地向地核沉去,在设备的探测下,雷达已探测到“落日六号”的具体位置。但接下来发生的事超出了我的预料。
眼前的“落日六号”已完全与6000多公里厚的物质融为一体。我尝试将机舱的钻头开到最大,可这会引起地质震动,我也将难逃活埋的下场。思考片刻后,我想出了解决方案。我用无线电与小女孩交流,我向她表明我是来接她回家的。她先是欣喜,后又问起了具体操作。我首先将“落日十号”与其对接,通过传送道将她安全送到“落日十号”,而我则要进入“落日六号”的控制中心,将电脑修复重启,并用电脑把这几十年她考察地核的资料传入“落日十号”的总控制中心,这样就可以让“落日十号”带着这资料离开。
正当我准备返回“落日十号”,突然一声巨响,“落日十号”的发动机因突如其来的地质的猛烈震动损坏了,更令人发愁的是传送道接口已经被破坏,我无法回去了。这让我感到无奈,但主任的话在我耳边响起,我只好让小女孩将传送道的能量转移到发动机上,这样“落日十号”才能顺利返航。女孩强忍着泪水照我的命令完成了相应的操作。一切准备就绪后,我强忍着悲伤,从口袋拿出“落日十号”启动按钮,按下开关,面带微笑向女孩告别。强大动力使“落日十号”脱离地质包裹,而我和“落日六号”随着飞船离开的气流沉入了地核。
(4)班 胡可
30年后,我也成为了航天中心的资深地航员。
在这短暂又漫长的30年间,航天中心的科学家们不断努力研制超级抗压外壳和隔热系统,陆续派出“落日七号”、“落日八号”和“落日九号”进行地航探险,试图找寻被困在地心的“落日六号”。可事实上这些地航飞船最终都耐不住地底酷热难耐的环境,根本无法接近地心。
这几日,我被繁重的工作折磨得疲惫不堪,但一到夜里就想到30年前那个被困地心的小姑娘,难以入眠。她最怕封闭了。
有一天,我听到了一个好消息。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试验,地航科研组的科学家们终于研制出了可以下潜到地球6300公里深处——地球的最深处的地心飞船“落日十号”。这一飞船有超强的发动机与隔热系统,它坚硬的外壳足以抵抗6000多公里厚的物质的挤压。重要的是它在遇到危险时有自救功能,即便被困地心,也有一辈子用之不尽的食物与微子通信设备。
得知此消息后,我兴奋地冲入航天中心大厅,找到了科研组的负责人:“这次的地航任务我申请执行!”
“已为您准备好一切装置,随时可以出发。”负责人不再是主任,而是个充满精神气的青年人。
我一定要找到她。
眼睛一闭一睁,眼前就是“落日十号”的全息后视电视,影像显示周围是刺目的翻滚的岩浆。改善后的地航飞船果然不错,虽身处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的地心,但包裹在控制仓中的我没有一点儿热的感觉。飞船继续在地层中航行,智能助手提醒我:即将进入地核区域,请做好准备。飞船的发动机高速运转,向地核方向行进。忽然,一个熟悉的巨大金属物体在地心显现,是它!
“落日十号”飞速向前,同被困30年之久的“落日六号”对接。我迫不及待地向“落日六号”发出频闪灯,试图引起里面的人的注意。这时,一个人影在控制舱出现。当年娇小的小姑娘如今的头发里已掺杂了些许银丝,正朝着我笑。
“你还记得我吗?当年带着你的眼睛去大草原看月亮的那个人。我来接你回去!”
“怎么会忘记呢?如果能回到地面,你还能再陪我去看一次草原吗?我好想再闻一闻草原的野花,吹一吹草原的微风。”
……
我们回到了地面,三十年来她在地心研究的资料也被地航科研组收集,进行再次探讨和研究。而她也终于不用再在那封闭的控制舱中想象地面上的世界了。她笑得如阳光般灿烂。
(4)班 吕佳颖
30年后,科技有了更大的进步,我驾驶着“落日十号”进入地心,成功发现“落日六号”并与其对接。
“报告,飞船前方十点钟方向检测到一次钛合金物质,是否继续向前。”“落日十号”主控制舱中,全息影屏上出现了一块近似于红色的区域,这表明“落日六号”很可能就在这块区域中——毕竟这里是地核,周围都是液态熔融物质,除了30年前遗落的飞船主体,不会再出现任何其他金属物质。
“前进,不惜一切代价寻找‘落日六号’并与其对接。”主任的话通过中微子通讯从陆地上传来。我屏息凝神地握住了操纵感,手心沁出了细汗,但更多的还是紧张。
30年来,我心中灰色的世界逐渐被绿意所取代,开始留意日出月落,莺飞草长。但我心中总有一部分依旧是灰色——我可能再也见不到她了。这些年,我没有再去过太空,我花了十年的时间去了解我原先不了解的地球,转行成为了一名地航员。“落日九号”与“地心二号”地航飞船执行任务时,我曾向上级申请解救“落日六号”,但都没有得到回复。如今,航天中心成功研发出了能够抵抗铁镍巨大压力的新型纤维材料,但我却临近退休。这是我最后一次执行任务,也是解救“落日六号”唯一的机会。
“中微子发射交流信号,尝试对接。”我果断按下了启动按键,驾驶飞船驶入红色视盲区。很快,一个庞然大物的轮廓在红色区域中浮现。
“中微子发射交流信号,尝试对接失败。”冰冷的机器声传入耳中。“‘落日六号’由于受压过久,外壳发生了质变,中微子无法探入其内部,”一位坐在身旁的随行科学家说,“是否请示上级。”
“紧急启动B计划,开启超微子分化交流仪。”我没有回答,而是冲着全息投影中各副仓的工作人员下令。超微子分化成功启动,无数细小的光波穿透落日六号的外壳。全息投影上逐渐凝结出一个浅淡的人形。
“我是‘落日十号’的领航员,收到请回答。”然后是长达半分钟的沉默。
“我是‘落日六号’领航员,请指示。”
来不及高兴诧异,我急忙拉下启动开关,开启对接仪器:“请启动对接。”
巨大的金属臂牢牢地箍着落日六号,随着碎片的卡扣,一个通道形成了。我按动排孔装置开关,巨大的压强把液态熔融物质从孔洞中排出。
“‘落日六号’领航员,请听指令。通道已对接完成,请打开‘落日六号’舱门。”一分多钟后,“落日六号”的舱门缓缓打开。她身上还是那件宽大的宇航服,她还是那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。地心不受牵引力影响的无氧环境使她的容貌并未发生丝毫改变。我听见身后全息投影中陆地上传来的欢呼声。
飞船医疗仓的工作人员立即冲过去将她抬进了“落日十号”进行全方位检查。当她经过我的时候,我听见她说了一句话:
“你,是我的眼睛吗?”
“是的,我是,我是你的眼睛。今天,我带你回家。”
(4)班 施珺凌
30年后,科技有了更大的进步,我驾驶着“落日十号”进入地心,成功发现“落日六号”并与其对接。
此时是北京时间2154年1月6日16点41分,我从未想过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。自从那次发现她是地心领航员后,我就提交了申请,希望能够调到地航组工作。之后我用了七、八年的时间进行训练和调整,可惜我曾经领航的“落日九号”依旧只能进入地核外层。当时的我年纪已经大了,但一想到那位曾经给我带来生活的色彩的小姑娘,我还是申请,等我执行完“落日十号”任务后再退休。
也许是上天眷顾,我竟有了与她见面的机会。我和队员们在地核中央发现了“落日六号”并与其顺利连接。当我离开“落日十号”进入“落日六号”时,一股灼热感迎面而来。我所乘坐的“落日九号”和“落日十号”都有更加先进的隔热系统,这是“落日六号”所不具备的。我忽然想起了小姑娘曾对我说的“热,热得像地狱”,这才意识到原来这里的环境这么难熬。
我沿着通道来到控制舱,这里的灼热感令我有些发晕。小姑娘,不,可以说是中年妇女的她正拿着一根实验长棍警惕地看着我们。我想与她对话,但她的通讯系统已经与地航连接系统断开了,我只好将肩上的中国国旗标志露给她看,同时做了一个“跟我走”的手势。她马上理解了,放下实验长棍,整理好资料,与我一起进入了“落日十号”。
“这儿真好。”脱下隔热服后,她发出了一声叹息。众人沉默了一会儿,她先开了口:“你们好,我是‘落日六号’领航员林缱,”她一边说着,一边拿出了资料,“这些资料是我这些年对于地核成分的分析,哦,还有这个,是我发现的地核运动规律,还有这些……”
“地核运动规律?”一位队员惊呼。
这些年,地航组一直试图弄清地核的运动规律,却一直没有什么进展。而她写的,与我们推算出来的一部分极其相似,甚至更详细。之后的半年里,在林缱的帮助下,我们提前完成了任务返回地面。
回到地面后,我向她坦白了我的身份,令我没想到的是,她竟然还记得我!她最终获得了一等功,而我也就此光荣退休!
以上就是关于文章带上她的眼睛的全部内容,再次感谢您的阅读,祝您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。
相关文章
周记400字
http://www.96760.cn